党委研工部组织研究生观看“四史”讲堂第四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全国思政大课。本次思政课的三位主讲教授分别是: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顾海良、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马慎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付丽莎。
专家们作了题为《社会主义发展史读解》的授课,他们从“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苏联模式的兴衰”、“中国共产党成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改革开放以来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方面详细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和世界实际相结合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发展的最为伟大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它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崔永凤: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在危难时期,是社会主义挽救了中国,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条救国的道路。在我国近代时期,那是一个任人宰割的时代,我们曾尝试过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试图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这些事件虽然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但是他们也证明了资本主义在我国是行不通的,他无法挽救中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阴霾,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中国快速发展起来,这是历史的使命,人民的选择。
史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包括可以预料的和难以预料的,来自国内的和来自国外的,经济生活中的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困难和风险,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历史和现实证明,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这样的坚强领导核心,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领导能力。
戴昊翔:在思政大课上,我们跟随老师的带领,学习了社会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具有六个阶段,第一个时间段是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第二个时间段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三个时间段是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第四个时间段是苏联模式逐步形成,第五个时间段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第六个时间段是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六个时间段是一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源流来看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线索,是一条主线,但并不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全部。学习四史意义重大。它能帮助我们坚定理想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