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潘序伦先生诞辰130周年,也是立信教育事业开创95周年。为致敬潘老先生的光辉业绩和卓越贡献,促进研究生深入了解学校历史及文化底蕴,弘扬大师精神,赓续百年初心,4月19日,党委研工部走进上海社会科学馆开展“致敬大师潘序伦”主题教育活动。活动邀请我校复校首届毕业生、校友会理事、潘序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上海立信序伦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佩莉,在上海社科馆展厅开展《潘序伦与立信》主题讲座,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党委研工部、研究生代表及上海社科中心宣教部党支部参加了活动,在场研究生代表在讲座后参观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三大主题展览。
礼赞大师——“潘序伦与立信”的沉浸式学习
在上海社会科学馆内“礼赞社科大师”的名人墙上,68位上海社科大师硕果累累,熠熠生辉,我校潘序伦老校长名列其中。潘老先生为中国现代会计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一张张珍贵的史藏照片,何佩莉讲述了潘老先生的坎坷求学和立志立业的经历,沉浸式的讲解让潘老先生的事迹生动又极具感染力,让在场的学生及工作人员体验到潘老先生走过的峥嵘岁月以及建立“三位一体”会计事业的前瞻性规划,深切感悟到“民无信不立”的坚守与秉承。
上海社科中心宣教部党支部工作人员也表示,通过何老师对潘序伦先生一生起伏的娓娓道来,使得大师形象更加立体丰满,潘序伦先生为中国现代会计事业的奠定与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不愧为上海社会科学大师、现代会计学宗师、职业教育之楷模,值得我们后人深思与学习。
见贤思齐——新“立信人”的踔厉奋发
在上海社科馆,研究生们感受到老一辈社科大师们的品格魅力:大师们鲜活的事迹,展现了如何立报国之志,做有为青年;大师们深耕教育,矢志不渝,传递了勤思笃信、求真务实的学者情操。对于将要从事审计工作的立信研究生们,追忆大师思想的同时,也畅谈新“立信人”的使命担当。
研究生蓝博伟:潘序伦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现代会计事业发展,从年轻时期探索求学到中年时期“三位一体”的会计事业开创,再到暮年时期无私贡献培养人才。中国就是依靠老一辈实干家的不断努力中,从风雨飘摇到立足脚跟。这种奉献精神的传承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也让我们热泪盈眶,更要用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为立信的百年愿景添砖加瓦。
研究生陈佳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潘老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无私奉献精神。在“九一八”事变后,潘老冒着巨大的风险与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合作,为新华报社提供纸张,为深陷危机的中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复校后,因为没有学生宿舍,潘老将自己的房子用来给学生住,在晚年患病时,仍然心系学生的教育工作,这一桩桩故事无一不体现了潘老的伟大精神,让我对这位老校长更加敬佩,也因身为立信学子而感到自豪。

薪火赓续——百年初心的行走课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时间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上海社科馆,研究生党员代表开展“行走的课堂”学习路线,观摩了“来自特里尔的问候——马克思生平与著作展”,重温马克思的思想成长过程及其理论建树,回顾伟人不平凡的人生轨迹;参观了“雄鸡一鸣天下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展”,了解马列经典著作在中国的翻译、出版和传播的轨迹;研习了“百年党刊珍本展”,在《新青年》的旗帜下感悟先辈的革命理想,延续红色基因,激荡新时代研究生的奋斗豪情。
研究生们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不仅要持续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更加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让青春在实现中国梦的努力中绽放异彩。
(供图 党委研工部 上海社科中心宣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