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第七期AI赋能交叉学科沙龙在文翔路校区顺利举行。本次沙龙邀请了会计学院赵向芳副教授和王孝钰副教授担任主讲人,会计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李从刚副教授主持,相关学院师生代表近50人参加本次沙龙。

赵向芳副教授主讲的沙龙主题为“AI在会计和审计中应用的前沿文献与方法”。赵老师聚焦人工智能如何赋能科研,详细介绍了如何调用DeepSeek、通义千问等AI大模型API及Python实现方法,特别分享了如何利用大模型API辅助科研数据搜集,并现场演示了从上市公司公告PDF抓取信息到利用大模型提取所需数据的完整Python流程。此外,她还阐述了BERT模型及其衍生模型(如SBERT、FinBERT)在前沿文献中的应用、微调及其Python实现,分享了前沿研究中如何将BERT模型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相结合。

王孝钰副教授分享的主题是“AI赋能会计审计研究——文献综述与前沿探索”。王老师介绍了大语言模型在会计金融领域的多种应用场景,包括主题识别、情感分类、业务分类、预测、总结概括等。这些应用场景涵盖了从文本信息的分类与分析到风险指标构建、创新价值预测等关键环节,为与会者勾勒出了大语言模型在会计金融领域应用的全景图。在公司金融领域,报告重点介绍了大语言模型在情感分析、主题分析、总结概括以及风险指标构建等方面的应用。例如,FinBERT模型在金融文本情感分析中的卓越表现,以及GPT在处理少量标注样本时的优异性能,都充分展示了大语言模型在金融文本处理中的强大能力。在ESG信息披露方面,报告指出大语言模型在识别不同来源ESG信息、构建ESG分类模块以及评估ESG相关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审计研究领域也是本次讲座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访谈和案例研究方法,探讨了大语言模型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潜力。例如,ChatGPT在协助内部审计流程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微调大语言模型解决各种审计任务,这些研究为审计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外,讲座还涉及了大语言模型在其他研究领域的应用,如人机交互研究、特征识别、企业数字化转型测度等。通过多个案例,展示了大语言模型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效果和潜在价值。

交流研讨环节,与会教师积极参与,就大模型API使用及其所获数据的科研潜力等问题同两位老师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场气氛热烈活跃。本次沙龙活动增进了师生们对AI大模型落地应用实例与Python实现方法的了解,拓展了大模型应用的思路,助力AI赋能教学科研的创新发展,为交叉学科间的互通和融合提供了新的途径。


